发布时间:2024-11-13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如何贯彻落实一号文件精神,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改善民生和改善生态,引导农民走上不砍树也致富的绿色发展之路,成为深化林业改革的紧迫课题。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林下经济,是通过改善民生来保护生态的成功实践,已成为我国各地深化林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保护森林资源的有效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广西、云南等地发展林下经济的实践提供了案例。山中绿树成荫,林下土鸡成群这是记者近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看到的动人景象。
地处桂南山区的浦北县,森林覆盖率66.36%,是广西的林业大县。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谋求经济发展?靠山吃山,以林养绿,发展林下经济,培育山区经济的增长点,我们走的是一条不砍树,也能富的绿色增长路子。县委书记张建国说。
芒藤变宝以林促增收以林养绿促增收的发展思路,使地少山多的劣势变优势。2012年,浦北县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6%、12.8%和12.6%。
在浦北县龙门镇和泉水镇,记者看到林下养鸡、养羊、养蜂、养鱼、采菌、芒藤编织等各种林下经济蓬勃兴起。过去的穷山村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绿树掩映下,一幢幢小洋楼成为农民新居,自家的汽车已成为农民常用的交通工具我家今年准备扩大养殖规模,今年我不出去打工了,回村创业当老板在泉水镇采访,常听到一些村民对记者这样说。芒藤本来是与林木争抢养分和空间的废料,可在发展林下经济一切皆资源的的思想指导下,县里出台扶持政策,砍芒藤搞编织已成为当地富民强企的一项大产业,浦北县30万亩林地的芒藤如今变废为宝。
在龙门镇记者看到,这里各村男女老少都搞芒藤编织。满山的野生芒藤被村民们巧手编织成环保篮筐、装饰物件,在当地加工企业的带动下出口换外汇。一个家庭妇女在家带着孩子编织芒藤年收入就达1至3万元。如今,在浦北县上规模的芒藤编织加工企业就有22家,年编织加工出口产品产值已经达到9.7亿元。
林下养殖森林成富矿林改后农民分了山,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可树长在山上少则几年、多则20余年才到主伐龄,周期长收益慢。开发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是一条既保生态也能增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县长申汉烈说。
林下养殖是一条发展空间大、增收见效快的途径。在县委、县政府的政策引导下,浦北县一座座密林覆盖的山丘成为农民的天然养殖场。林下养鸡、养羊、养蜂等在各村兴起。
山林有天然的饲料,山果、树叶、野草、活虫再加上山泉水,绿色生态,由此喂养的禽畜品质高、口感好、售价高,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林下养鸡一个劳动力一年可以养2万只,与家养比不仅每只鸡要节约2元成本,成活率还达90%以上,每羽鸡赚五六元利润。林下的水沟池塘也被村民发展起林下养鱼,这种以草为食料的生态鱼,市场售价都达到了每公斤80多元。
浦北的林下养菌、种药等也成为一项大产业。浦北县龙门镇11.38万亩的红椎次生林,每年都生长大量珍稀野生菌类红椎菌。随着其抗癌价值逐渐被人们认定,市场售价越卖越高。龙门镇统一注册了龙升牌红椎菌商标,在精心培育资源的同时大力发展深加工,龙升牌红椎菌受到了市场追捧,已被认定为广西著名商标。
原来用一斤红椎菌换一斤大米,现在一斤菌就能卖到五六百元,等价于我们这里最贵的海产品沙虫。龙门镇中南村种植大户李士恒告诉记者。生态旅游促绿色增长山绿林茂支撑起林下种养业和加工业,除藤砍芒、鸡屎羊粪进一步维护和优化了林木生长环境。如此的绿色经济产业链,使浦北县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谐发展,林下经济进入循环经济的轨道。
浦北的树多了,山美了,来这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优势,浦北县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公园等第三产业。浦北县建立的五皇山森林公园,将林海、百态奇石、飞潺流水组成一个奇妙的生态景观;以森林公园为轴心,延伸开发了农家乐休闲生态旅游,建起了一批农家乐山庄;以岭头节、荔枝节、香蕉节为载体,大力拓展森林生态旅游。
截至目前,浦北县森林旅游已创收近2000万元。因为生态宜居的环境优势,企业争相入驻建高级宾馆。
2012年,浦北县招商引资项目资金达103.9亿元,比上年增长31%。整个浦北县城比原来扩大了一倍,城镇化的步伐正在加速。
县长申汉烈说。(记者刘惠兰杜芳)。
本文来源:b体育官网-www.gzxtqs.com